加快推動預制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2024-04-02 15:18:15
預制食品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但在加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范圍泛化、標準不統一、產業政策扶持范圍不一致等問題。為培育和完善預制食品產業的發展,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其中規定預制菜不能添加防腐劑,嚴格食品添加劑,在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制菜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如何科學引導企業規范經營,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值得行業深思。
預制食品產業呈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特點,其產業鏈條長、關聯廣、技術要求高,在促進農產品深加工、食品工業轉型、消費升級、創業就業等方面均有積極意義。預制食品通過工業的手段,結合預制加工的方式,進行原料準備與加工烹飪,以實現規模化生產。隨著消費結構化升級、生活節奏加快,預制食品為市場提供了更為多樣的選擇。
預制食品產業實現“三助力”
助力鄉村振興。預制食品市場的快速發展,對農產品和勞動力的需求量快速增長,為農產品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為農民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數據顯示,2022年,山東煙臺預制菜總產值198.4億元,吸納就業超10萬人,帶動農民收入增長超50億元。同時,當地農民可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自身收入,加快鄉村振興進程。
助力三產融合。預制食品通過生產加工、流通鏈條,連接產地、企業和市場,以工業化的解決方案,實現產業聚集與跨界融合,加快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的速度。此外,“產、購、儲、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經營的業態模式逐漸普及,大業態發展趨勢日益明顯,食品產業預制化成為撬動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支點。
助力產業升級。預制化推動產品由量的優勢向質的提升轉變,市場主體逐漸從低附加值、高資源消耗的初級加工轉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精深加工,現代化食品產業鏈體系加速健全,助力產業結構化升級。推動不斷完善研發、生產、銷售、物流等細分領域發展,推動全產業鏈條運營效率提升。
國家標準和專用標準短板待補齊
行業標準體系缺失。預制食品產業相關標準缺失,主要指的是國家標準和預制菜專用標準的缺失。隨著市場的逐漸擴大,預制菜肴專用標準缺失,導致在實際生產中對集成不同原料、不同加工方式的產品的適用標準無法統一清晰界定,從而影響市場秩序和行業健康發展。不同生產商就相同產品執行標準不一致,以酸菜魚為例,就存在不同企業采用不同標準的情況。
食品預制化技術創新發展滯后。目前,我國食品行業科技成果在初級加工生產應用領域較多,食品精深加工水平與國際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農產品產后綜合損耗率仍然較高。農產品梯次加工技術匱乏,精深加工不足,關鍵酶制劑和配料自給率低,產品附加值較低。食品產業創新力度不強,當前食品科技創新正從單一環節的創新向全產業鏈的鏈條式交叉融合創新轉變。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輕工業規上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是1.2%,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研發投入強度為0.58%,食品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為0.72%,食品工業創新疲弱。此外,引領性基礎研究少、領跑技術比例小、裝備自主創新能力低、資源加工增值不足、多學科融合度低等問題突出,創新發展能力明顯不足。
預制食品信任度較低。一是產品口味還原度較低,降低了消費者的認可度。相對于傳統“鮮炒鮮蒸”的現制菜品,預制食品的味道與口感仍不達消費者期望水平。調研顯示,近61.8%的消費者認為預制菜口味復原程度需改進提升。二是食品安全存在隱患,對行業信譽產生影響。預制菜肴原料多樣,加工工藝復雜,食材保鮮難度較大,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隱患,質量和安全性是消費者擔心的關鍵點。三是行業生產現狀不符合消費者對營養健康的需求。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對食品的營養價值和功能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食品生產商多采用高油高鹽的方式延長食品保質期,而過量高油高鹽的攝入不利于身體健康。
從三方面推動預制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加快推動預制食品產業健康發展,要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
嚴格把關行業生產標準體系,助推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建立健全預制化食品標準體系。預制化食品標準制定,要保證標準的全面性和評價的配套性。通盤考慮原料生產、加工儲藏、生產規范、冷鏈保鮮、原料配比、使用方式等各個環節。同時對行業標準應定期進行審查和更新,以適應技術和市場的變化。完善行業監管體系。健全供應鏈監管和追溯體系、監督和檢測體系、行業標準體系,從生產制造端將產業進行細分,制定高針對性的許可審查、行業標準和監管辦法,周期性地對行業的生產活動進行監督和抽檢,加強對生產企業的質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監督,確保標準有效實施落地。同時建立健全衛生和營養送檢抽檢機制、學生反饋意見、菜品營養評級等,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建立預制菜營養品質量評價模型。推動構建原配料標準、工藝標準、成品營養、味覺圖譜、品質標準體系以及不同菜系特征風味數據庫,突破標準化加工關鍵技術,推動生產加工從“手工經驗”向“標準化”跨越。
加快技術研發與引進力度,推動市場增長。制作工藝和技術創新是預制食品發展的核心優勢。加大人才招聘和培養力度,建立專業的研發團隊;增加研發經費的投入,提供必要的實驗設備和研究資源;與科研院校等建立合作關系,共享研發成果和資源。建立專業的預制食品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為初創企業和創新團隊提供支持和孵化服務,包括資金支持、辦公場地、技術指導和市場資源等,幫助創新者加速技術研發和產品推向市場。加強對行業知識產權的保護,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提高企業對技術研發的積極性,保障創新成果的產權。
強化預制食品口碑建設,助力提升市場認可度。企業主體增強行業自律,降低食品安全隱患風險。以食品安全為準則,減少易變質、保質期較短的食品原料非必要的預制化。加強關于預制食品宣傳工作,提升大眾認知。隨著預制食品的內涵、品類以及生產方式逐漸豐富,行業主體應從生產工藝、應用技術、產品類型、調味結構等多個角度,向大眾普及相關知識,引導行業健康發展。(賽迪顧問消費經濟研究中心? 郝振凱? 余德彪)
轉自:中國食品報